无障碍浏览 关怀版 个人中心
  • 官方微博二维码

  •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数据 > 统计发布与解读
贵州省2024年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贵州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
字号: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贵州省2024年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贵州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

(2025年1月19日)

人民网记者:刚才通报了2024年贵州经济的主要数据,请问怎么评价全年经济的整体形势?

王朝晖:谢谢您的提问。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着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全省经济在顶压前行负重前行中持续回升向好,稳的态势持续巩固,进的步伐坚定有力,好的因素明显增多。从全年主要指标来看,主要表现为“三稳、三进、三好

三稳”,主要是在经济、就业、物价宏观指标表现上。第一是经济运行稳。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2万亿元,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经济增速分别达到5.5%、5.3%、5.2%和5.3%,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0.3个、0.4个和0.3个百分点。经济稳健运行的特征十分明显。第二是就业总体稳。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三次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加之“六六就业稳岗计划”等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实施,对就业稳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2.51万人,比上年增长1.2%。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2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7.41万人。第三是物价形势稳。市场需求回暖向好,带动价格温和回升,全省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0.1%,涨幅和前三季度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4%。

三进”,主要表现在调结构、抓产业、扩需求取得新进展。一是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夯实了经济发展基础。202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1%、31.3%和55.6%。农业在总量持续扩大的同时,比重延续下降趋势;二产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9%;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五成,达到50.9%。二是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全省坚持把发挥比较优势壮大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有效增强了发展动力支撑。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酒烟煤电“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2%、2.0%、5.4%和7.0%。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5.0%。三是有效需求进一步扩大。在“两重”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实施的有力带动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54.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8.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3.7%。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0%,其中,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37.6%。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22.3%。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7%,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以旧换新政策支持的相关商品零售增势较好,限上单位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6.1%,连续6个月当月两位数增长;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5%,连续2个月当月两位数增长。

三好”,主要体现在发展质量、民生保障、市场预期方面。一是发展质量好。全省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达到5109.12亿元,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新能源发电量增长10.8%,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2.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科技创新持续深化,推动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3%、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增长482.9%,计算机制造业增长55.5%。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56.65%,比上年末提高0.71个百分点。对外开放力度加大,进出口总额增长13.5%。二是民生保障好。坚持民生投入力度不减,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类重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68%,促进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2%和7.0%。三是市场预期好。在各项政策举措持续加力作用下,市场信心明显提振,企业和消费者的预期显著改善。经营主体信心增强,全年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1.5%,增速高于全部投资0.9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9.6%。2024年末,全省经营主体总量463.81万户,同比增长0.6%,其中企业增长4.6%;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全年货物运输总量增长10.5%。房地产业止跌回稳,呈现积极变化,房地产开发投资由前三季度负增长转为与上年持平;商品房屋销售面积、销售额降幅分别比前三季度收窄3.5个、2.0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在宏观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的作用下,全省经济稳中有进、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有效需求偏弱,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2025年,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要求,坚定信心、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提振需求,不断推进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我们注意到,贵州全年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请问工业经济主要有哪些亮点?

王朝晖谢谢您的提问。2024年,全省加速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全力打造“3533”重点产业集群,大抓工业、大兴工业、大干工业,强力推进“富矿精开”,加快建设“电动贵州”,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工业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成为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第一,工业经济增长较快、投入加大贡献明显。从增长看,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高于上年2.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全省有工业生产活动的39个大类行业中,3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到82.1%。从投入看,全省工业投资增长11.3%,工业投资占比达到34.1%,为近十年最高水平。工业投资力度加大,为创造工业新动能打下了坚实基础。从贡献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9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6.7%,拉动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

第二,“富矿精开”有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壮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延链强链深入推进,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等深度耦合,规模以上非金属矿采选业、化工行业、有色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2.1%、32.8%、37.6%,磷矿石、磷肥、电解铝、铝材、黄金等产品产量均实现较快增长。“六大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六大产业基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8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1.5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6个百分点。“电动贵州”加快建设,新能源电池材料、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加速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3%,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6.2%,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6.0%,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0倍。

第三,企业盈利总体向好,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市场需求扩大,促进了工业生产扩张,加之减税降费及退税等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加力提效,全省工业企业经营效益持续改善。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627.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利润总额增长15.0%,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营业收入利润率达12.95%,高于全国7.55个百分点,企业成本费用稳步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同比分别减少0.26元、0.48元。

总体来看,去年全省工业经济充分展示了快速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对全省经济稳定运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阶段,我们将坚定不移主攻工业,锚定“3533”目标建设“六大产业基地”,不断培育聚集新动能,持续巩固工业经济增长态势,全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省经济持续回升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工人日报记者:从公布的数据看,贵州服务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能否介绍下去年贵州服务业发展具体情况?

王朝晖:谢谢您的提问。2024年,全省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加力实施,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进,消费需求潜力逐渐释放,服务业新动能较快成长,有力促进服务业稳定发展、提质增效。

一是服务业持续稳定增长。2024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12597.88亿元,比上年增长4.8%;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7个百分点。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明显改善。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4.6%,其中,九大重点行业增长15.6%,延续了两位数增长态势。

二是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促消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特别是四季度以来,全省因地制宜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容,市场销售明显回升。2024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3%,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线上线下市场活力不断激发,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37.6%,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17.1%,带动快递收寄量增长39.1%;限额以上有店铺零售额增长8.4%,其中,品牌专卖店增长11.3%、专业店增长8.7%、百货店增长3.8%。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中,通讯器材类商品增长44.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6.1%;新能源汽车增长47.7%、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增长80.1%、智能手机增长97.7%。

三是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全省积极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鼓励科技创新和数字应用,服务业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稳定。数字化发展持续深入,信息服务需求不断扩大,2024年,全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3.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0%、3.5%。1—11月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5.0%、11.6%和10.1%。

四是“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全省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黄小西吃晚饭”等重点旅游景区提质增效,带动旅游及相关服务业较快发展。旅游市场全面复苏,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比上年增长10.4%、旅游总花费增长13.3%,1-11月,规模以上旅行社及相关服务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4.4%。在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有力带动下,全年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8.5%、9.5%。旅游热度高涨带来人气更加兴旺,全省旅客运输总量比上年增长6.4%,其中,高铁增长14.2%;民航旅客吞吐量比上年增长12.3%;旅客周转量比上年增长8.7%。

从今年情况看,支撑服务业持续增长的有力条件较多,促消费政策将持续发力,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提振,接下来,我们要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总体要求,积极培育服务业新动能,狠抓政策落地见效,推进服务业发展质效继续提升。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